收藏 地铁1号线延长至同安 轨道交通串起岛外四区
- 发布时间:09-26 08:43

从厦门市规划局到市规划委员会,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作为一个城市的规划部门,新更名的市规划委员会,正面临着新的改变和定位。
“几字之差,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是更多的期望。”昨日,市规划委员会“新掌门”赵燕菁接受导报记者专访,畅谈机构改革和更名后,规划委员会即将面临的转变,以及未来的工作重心。
新的定位 从专业部门到综合职能部门
导报记者:从规划局到规划委员会,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部门来说,这种更名意味着怎样的转变?
赵燕菁:目前,新的规划委员会,其主要职责规定、内设机构规定和人员编制规定还在研究中,正式的“三定方案”还没有正式批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原来的非政府成员单位,重新回到政府成员单位,这表明厦门对城市规划认识的提升。
同时,作为政府成员单位,新成立的规划委员会则要接受市人大更直接的监督。
导报记者:更名后,规划委员会新的定位和格局是什么?会带来哪些职能上的改变,和以前相比,是否有新的优势?
赵燕菁:由于“三定方案”还未最终确定,职能上的差异现在也还没有最后确定,不过,规划部门的效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规划委员会因此可能会从原来的专业部门,转变为负有更多协调职能的综合部门。
可以肯定的是,重新回到政府单位后,其所负担的具体职责、职能肯定与之前有所不同。要说“优势”,还要看新的规划委员会在今后能否更好地理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能否更好地接受人大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能否更好地聆听全体市民的诉求,能否更好地勾画这个城市的愿景和共识。
工作重点 整治岛外溪流建设慢行系统
导报记者:规划局变更为规划委员会后,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重点会放在哪些方面?
赵燕菁:接下来的工作,首先是继续推进“三规合一”,整合各类涉及空间的政府规划,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
其次,是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力度。把没有破坏的环境,保护起来。把已经破坏的环境,恢复回来。水系、绿化、山体、农田的保护,将会是规划委员会工作的重点。比如,一直在强调的岛外溪流整治,比如全市慢行系统建设等。
第三个重点是,提高建筑艺术、城市空间的设计水平,“完善决策评估机制,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将会是规划委员会的另一个重点工作。
重点工程 地铁3号线到翔安 1号线延长至同安
导报记者:新的改变,对于一些重点工程项目,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有何不同。
赵燕菁:厦门规划局是最早开始谋划和推动地铁建设的政府部门,实践证明,当初这一工作是非常富有远见的。新的规划委员会将会继续将市民们关心、攸关城市未来长远发展的置于优先的位置。今后只会更加加强,不会减弱。
目前,轨道一号线已经开工,到海沧的2号线,到翔安的3号线和延长到同安的1号延长段,都在研究中,很快就会开工。城市轨道只有成网,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但在施工期间,交通拥堵会有所加剧,这方面还希望广大市民理解。
特别是仙岳路-成功大道跨线桥此时动工,更加剧了交通的拥堵。仙岳路-成功大道是厦门岛内两条最主要的快速干道,但由于铁路运行无法中断,几次改造都没能到位。这次利用火车站改造这一短暂窗口,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彻底打通厦门路网系统最大的“中梗阻”,几个月之后,就可以恢复通行。
另一个对厦门未来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就是翔安新机场。十年前,规划局提出预留翔安新机场时,连我们自己都认为是很久以后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纳入近期实施。建成后,厦门将会进一步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